
文︱孙玉良配资学习网
美国对瑞士加征39%关税的消息,像一记警钟,让许多欧洲企业家坐立不安。拉斯·特维德,这位居住在瑞士的知名投资人,也在承受着关税带来的现实冲击。采访中,他从关税谈起,猜测特朗普或许在谋划出售武器或转移几家工厂回美国,但他坚信,这些举措不会影响全球AI领域的长期发展。这番话背后,透露出他对技术趋势和资本逻辑的冷静判断,也揭示出中美在AI竞赛中的复杂态势。

美国仍是全球AI的领头羊,无人质疑。特维德给出的数据令人震惊:全球前二十大AI实验室中近一半在美国,去年美国在AI领域的投资高达1090亿美元,堪称“金山银海”。不仅如此,美国拥有约40个重要AI模型,人才储备丰富,科技企业家经验老道,投资环境成熟。然而,美国的领先背后,也存在无法忽视的瓶颈——电力供应。谷歌前CEO施密特曾反复强调,美国计划到2030年建设的AI数据中心总耗电量,相当于100座标准核电站,而目前美国几乎没有相应的核电项目计划,70%的需求仍需依赖天然气发电。电力成为规模扩张的核心限制,这意味着即便资本再多、模型再强,物理能源也可能拖慢美国的步伐。
与美国的高强度投入相比,欧洲在AI领域似乎慢了半拍。2023年,欧盟加上英国的投资仅约90亿欧元。欧洲的创新生态中,科研、初创企业、监管、跨国公司和金融环境未能全部集聚,导致创新动力不足。特维德观察到,欧洲的公众和企业更多关注技术风险,担忧信息安全和失业问题,形成了浓厚的“怀疑文化”。然而,欧洲并非毫无优势。瑞士凭借超级计算机、跨国企业监管能力以及顶尖高校,在AI研究上仍占有一席之地。瑞士甚至被他称作“迷你宇宙”,展示出小国在特定技术领域的精耕细作能力。

而在另一边,中国正在悄然积蓄力量。特维德预测,目前全球AI算力约75%在美国,15%在中国,但到2030年,美国占比或降至45%,中国提升至30%。中国拥有约15个重要AI模型,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,以及百度、阿里巴巴等企业,构成了多元化的技术布局。更为重要的是,中国在能源保障和人才储备上具备显著优势:能源投资规模大幅领先于美欧,确保AI大规模部署不受电力短缺限制;人才储备丰富,STEM教育体系完善,从年轻学子到高层决策层,都在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支撑。
商业应用方面,中国同样在快速追赶。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紧密结合,使智能机器人、AI硬件等产品能够快速投入市场。特维德提到,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产品已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技术水平,预计2027—2028年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化。芯片领域虽然暂时落后,但中国正耐心构建自主技术体系,追赶英伟达水平仍在规划之中,时间表大约是五年左右。战略耐心和系统布局,使中国在AI发展上不仅有量的积累,更有质的突破潜力。
特维德亲身体验了中国的技术与基础建设。他使用DeepSeek,与ChatGPT、Grok或Gemini相比较,几乎不分上下。在服务器初期几乎瘫痪的高访问量下,开发团队仍展示了技术路径的清晰和精细优化。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在软件开发上的实力,也体现出中国创新生态的高效率和精密组织。

在他眼中,中国有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:勤奋、高度专注于科技、方向明确。中国人普遍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,对新技术充满热情,并通过清晰的战略布局在不同技术领域取得稳步发展。他女儿多年来频繁往返中国,亲眼见证中国基础建设的发展,这也促使特维德亲自踏上中国土地,见证创新力量的真实面貌。
从关税冲击到AI竞赛,拉斯·特维德的观察揭示了全球科技博弈的深层逻辑:美国占据先发优势,但能源瓶颈限制规模扩张;欧洲创新潜力被文化和制度拖慢;中国依托能源保障、人才储备与战略布局,正稳步追赶。AI的未来,不仅是技术竞争,更是能源、教育、产业与政策多维度的综合较量。在这个赛场上,每一次战略选择、每一次投资布局,都可能决定谁能掌握下一个十年的技术制高点。
中美AI竞赛的版图正在重绘配资学习网,瑞士的小宇宙正在演绎精耕细作,中国的创新潮流正涌向全球,而美国则在能源与制度间寻找平衡。拉斯·特维德的观察,让人清晰看到一个趋势:AI不仅是算法与模型的比拼,更是国家战略与综合能力的较量,而谁能在这场游戏中走得更远,仍取决于对科技、资本、能源和人才的全面把控。
华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